一、与时俱进,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重要影响
(一)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谁能让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入网民的头脑,谁就能掌握话语主导权,并引导网民的价值取向.各种思想观点都在网上建立自己的“阵地”,并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影响.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所以要确保党管意识形态,就必须要确保主流思想、主流媒体、主流意见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占据权威地位.
(二)社会舆论的重要来源
随着网民数量的急速增加,网络舆情与现实社会舆情逐渐走向趋同,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表现.社会领域的许多问题,最初都是由网民在网上爆料,最终形成社会舆论热点.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加剧了这一态势.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将所见所闻所想放在网上扩大影响.
(三)社会情绪的释放出口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一阶段,人们的情绪、社会心理需要进行一定的调节,而互联网的自由开放正好为社会情绪的释放找到了一个“出口”.如果能在这个“出口”中找到思想情感的共鸣点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就能汇聚推动发展、执着圆梦的磅礴力量.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多种网络工具,极力鼓吹西方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利用热点、焦点问题散播谣言,煽动社会不满情绪,企图对我国进行“颜色革命”.可见,网上有政治、有渗透、有较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只有牢牢掌握网上舆论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网络阵地中巩固红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改变黑色地带,才能够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是顺应社会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战略抉择
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我国拥有互联网网民约6亿,手机网民亿,其中微博用户达到3亿.网络舆论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面对互联网的汹涌澎湃之势,必须正视传播手段与舆论格局的变化,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地做好网上舆论工作.
(三)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举措
随着人们对社会事务参与和表达的意愿不断增强,向政府提出意见、反映情况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与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也使“网络问政”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一方面,网络舆论有利于党委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管理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在某些条件下,网络舆论也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如何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成为社会管理创新中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重要新课题.
三、把握主动,不断加强网络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
(一)正面宣传,引领主流强音
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尤其在网络这块思想阵地,如果各级党委政府不去占领,就必然会被不健康乃至反动的思潮和言论所占领.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抢占网络舆论阵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言论.要坚定不移地宣传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用正确的思想、准确的事实,解读政策,阐释社会热点.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张旗鼓地开展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既要做大做强官方新闻网站,又要管好用好商业网站,既要用好网站、论坛等传统网络媒体,也要用好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技术,要使各种网络平台同频共振,全方位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主流舆论牢牢占据网络舆论的权威地位.
(二)敢于面对,及时化解杂音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凸显,难免会出现一些谣言、杂音和噪音.在这种形势下,要敢于触及敏感问题和矛盾,从理论、政策、法律和思想认识上对网上出现的热点、焦点、疑惑点,以及错误思潮及时作出回应,进行权威解释,对重大问题不回避、不含糊,关键时刻不失语.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20字方针,把握好时、度、效,以有理有据有节的方式解答疑惑、澄清事实、说明真相,遏制谣言的传播,努力在多元的思潮中统一思想,在多变的舆情中把握方向,在多样的意识中谋求共识,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聚合促进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三)完善机制,适时合理的配音
健全网上热点舆情应对工作机制,推进网上舆论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科学引导网上舆论,合理疏导网民情绪.要建立和完善网上舆情日常收集、研判、报送和应对机制,提高对重大舆情的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健全新闻(网络)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政府重点工作与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权威发布,增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认可.要在各层级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懂网络的高素质网络评论员队伍,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参与沟通评论,主动导帖、积极跟帖、适时结帖,在沟通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网民的思想.
四、加强领导,切实强化网上舆论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党委政府要把网上舆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必须要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意识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网上舆论工作,把全党动手和部门负责相结合,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涉网管理部门各司其职,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要重视把网上舆论工作进一步纳入各级党政部门和各级领导班子年度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确保网上舆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支持投入
要加大对网上舆论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在政策和投入上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要重视充实基层力量,帮助基层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强化县级以下网上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着眼长远,着眼整体,科学设置机构,合理保障经费,配备人员,专职专用,专款专用.
(三)加强网络宣传人才建设
应对新变化,落实新举措,突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关键在人.人才是网上舆论工作的管理终端,其政治觉悟、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决定了在网上舆论工作中的态度和作为.要树立“人才强网”的理念,把能懂网、善用网、会管网的领导干部充实到网上舆论工作队伍领导班子中来,努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政治素养高、理论功底强的名评论员、名发言人.打造一批网络专业技术才和一批网络监管执法人才,最大限度地将人才优势转化成网上舆论引导的先进战斗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